今日的豆知识有些许沉重,但是其实很值得讨论:
1981年,一位哈佛法学教授Roger D. Fisher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将核弹的发射凭证装在一个胶囊中,并将这个胶囊种植在一位志愿者的心脏附近。这位志愿者必须携带一把巨大的屠刀,并时刻跟随在美国总统左右。这样,当美国总统将发射核武器时,第一个死亡的必须是这位志愿者;总统必须先亲手杀死这位无辜的人,他可能会说:“George,对不起,但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千百万人就会死亡。”在血溅白宫地毯的这个时刻,才能展现冷峻的现实。”
(原文:Put that needed code number in a little capsule, and then implant that capsule right next to the heart of a volunteer. The volunteer would carry with him a big, heavy butcher knife as he accompanied the President. If ever the President wanted to fire nuclear weapons, the only way he could do so would be for him first, with his own hands, to kill one human being. The President says, "George, I'm sorry but tens of millions must die." He has to look at someone and realize what death is—what an innocent death is. Blood on the White House carpet. It's reality brought home.)
这个主意背后的意思就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发射核武器一定会造成大量无辜者的伤亡,而Fisher教授就是要通过让总统先亲手杀死一位无辜的人来理解发射按钮的重量。
需要提出的是,这个和《三体》里面的相互威慑还不完全是一种概念。
不过,Fisher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之后,提到了他将这个主意递交给了在五角大楼的朋友,结果被五角大楼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这样总统就不会去按钮了。”
这里面其实也有几层意思:
首先,这个办法,说白了只是防君子不防疯子:会随意按下核弹按钮的人,不会介意亲手杀死一个无辜的人;而那些会介意的人,也并不是这个想法的目标。更可怕的是,如果敌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会判定美国总统的威慑程度会因此降低,而进一步推进他们的核计划。
这个主意就此作罢。
为什么今天讲这个呢,实际上是因为今天我读到了今年雨果奖的最佳短篇小说《As the Last I May Know》,其中用一种更为残酷的情形描绘了这种艰苦二择。
原文在这:https://www.tor.com/2019/10/23/as-the-last-i-may-know-s-l-huang/
中文翻译我没找到。